“反诈日报”精准预警 “安全早餐”准时送达

发布时间:

2025-05-21 12:24

信息来源:

人民公安报

分享到:

发布时间:

2025-05-21 12:24


信息来源:

人民公安报



分享到:


“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日赚千元……”5月10日7时58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乌兰察布东路街道居民王女士刚接通这个带着“电子口音”的来电,手机屏幕突然弹出社区民警董伟在社区微信群推送的“反诈日报”。界面上,醒目的标题“刷单=诈骗”搭配着民警制作的“诈骗话术流程图”,让正准备按对方要求操作的王女士瞬间警醒。

这幕“精准预警”的场景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赛罕区分局乌兰察布东路派出所“反诈日报”守护群众“钱袋子”的缩影。自今年起,每日8点整,辖区居民的手机就会准时收到这份由派出所精心编发的“安全早餐”。打开微信聊天界面,网格群、商户群、校园家长群等80多个线上群组同步跳出图文并茂的“反诈日报”,以“案例拆解+防骗口诀+报警指引”的形式,将反诈知识转化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指南。

编织智能反诈防护网

近日,在乌兰察布东路派出所一楼的“反诈宣传唤醒工作室”,教导员敖登托亚查看后台数据:累计发送日报116期,接收群众阅读反馈500余条,生成“老年人防骗特辑”“企业财务防诈”等定制化内容7期。负责内容制作的人员指着办公桌上堆叠的“诈骗剧本集”介绍,这些都是真实受骗经历,被转化为“冒充快递理赔”“虚假投资平台”等专题日报。

针对老年人容易遭遇的“黄昏恋诈骗”“保健品陷阱”,派出所联合社区网格员制作方言版音频随日报推送;针对企业财务人员,日报推出“公章管理十严禁”“对公账户转账五必核”等图文攻略。

“最近有陌生人给我打电话,说我的银行卡被冻结了,我感觉像是诈骗。”辖区居民王大爷在微信群里说。“现在我们每天能收到七八条线索,群众从‘反诈受众’变成了‘防诈哨兵’,实现了‘以线索促宣传、以宣传扩线索’的良性循环。”副所长李俊宇说。

在警企协作方面,派出所联合辖区两大商业体,每日在开店前组织商户员工进行集中宣传并播放日报中的“反诈内容”。商场负责人笑称:“现在员工看到陌生链接就会互相提醒‘这是不是日报里说的钓鱼网站’。”

主防成果看得见

自“反诈日报”运行以来,乌兰察布东路派出所辖区诈骗类警情同比下降75%,紧急止付平均耗时从20分钟缩短至2分钟,成功拦截转款5起,为群众挽回损失18万元。

社区网格员发现,广场舞队伍里的阿姨们会对照“反诈日报”讨论“保健品诈骗的新套路”;酒吧、KTV分别以自编说唱表演和大屏幕播放等形式将反诈宣传延伸到了霓虹灯下;超市和饭店的负责人把“反诈日报”打印出来贴在收银台;辖区内的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进行反诈知识竞赛……

“最感动的是收到居民手写的‘反诈日记’。”敖登托亚展示着一本封皮写着“防骗备忘录”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退休教师王先生每天摘抄的日报要点。老人在扉页写道:“每天看日报,就像和民警唠家常,心里踏实。”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正是“主防警务”的核心价值。当防范诈骗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看日报、学防诈”成为居民的自觉习惯,诈骗犯罪的生存空间就会被持续挤压。

如今,在乌兰察布东路街道,“今天的日报看了吗?”取代了传统的寒暄,成为新的社区“社交密码”。这份承载着平安愿景的“反诈日报”,正以每天8点的准时相约,在5万居民心中筑起坚实的反诈防线。

“我们多做一分‘事前预防’,群众就少一分‘事后损失’。从‘反诈日报’到全民反诈,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很重要。”所长张亚飞说。